在行走美丽中国系列实践调研中,我跟随调研团队先后前往武夷山国家公园和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实践中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例,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我们在行走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和丰富动植物的生态之美,也进一步了解了生态保护、管理及价值实现的具体工作和重要意义。

这一路上收获颇丰:我们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了解学习,终于对课本中的生态监测管理有了具体认识;我们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了解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切身感受生态价值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在黔金丝猴繁育研究中心了解珍稀动物保护的具体工作,深入体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我们走进当地农户家中,通过访谈调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影响,感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平衡。每一次的调研我们都有着新的发现与思考,这也激励我们继续探索、砥砺前行,为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级本科生 韩晓霞

叹武夷奇峰秀水,察生态茶园经济,我们行走于祖国壮美河山。在实地考察武夷山地区生态茶园时,当地茶农介绍,过去一段时间茶叶的品质在化肥的反复施用下品质越来越差,同时越来越难以在市场谋求一席之地,也越来越不符合茶叶的生产标准,与消费者的需求错位。近年来武夷山生态茶园的发展让茶农认识到生态经营的环境与经济的双重红利。施用农家肥,依靠武夷山地区完整生态链实施生态除虫,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中,茶叶的品质提升了,茶农的生活富裕了,武夷山地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了。茶农不用再通过砍伐森林、开辟园地种植新茶树来增收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对森林的砍伐彻底停止。这一系列事实让我切实体会到,维持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产生活大有益处,只要人不负青山,青山也定不负人。武夷山正在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典范,在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问题,如地役权的制度建构等,这些问题激励着我们环境学科的一份子深入研究,响应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

2021级本科生 徐明训

“三十六洞天下奇,三十六峰名武夷。武夷山中溪九曲,曲曲泻出清涟漪。”2023年7月,我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了为期6天的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也领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我深入了解了人与生态的实时监测管理机制,感受到科技对生态环境管理的巨大推动力;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我对公园的管理政策、执法监管和特许经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意识到,生态和经济并非孤立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前行,深入了解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何助力乡村生态产业振兴;在武夷山朱熹园,我探寻了朱熹的生平与朱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朱子学说的深厚底蕴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创新,让我深刻认识到朱子文化对当今增强文化自信、复兴民族精神的巨大价值;在桐木村,我参与了关于“国家公园生态资产管理”的农户调查访谈,那里的农民,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故事,都成为了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学院的学生,我会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人的青春力量!

2022级本科生 张宗祺